99久久re热只有这有精品,久久丫线这里只精品,韩国美女主播精品一区二区,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躁,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成人免费网站,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18

歡迎您來【葫蘆島人才網_m.nb115.com】

手機APP
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薪聞 > 其他頻道 > 最新資訊 > 登記“兜全” 就業“做實”促進更高質量就業
登記“兜全” 就業“做實”促進更高質量就業
作者: 時間:2014/1/23 閱讀:746次

  多年來,我市始終高度重視就業工作,牢固樹立“民生為本、就業優先”的理念,堅持把就業工作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確定了抓源頭、抓統籌、抓鏈條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有力推進,著力完善,將就業失業登記工作定位為引領和制控各項就業工作乃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開端和“龍頭”工作,以就業失業登記為抓手,統領就業管理服務工作,全面促進我市就業管理服務工作水平和效率的不斷提升和完善,5月,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省長陳政高分別來到我市調研就業工作。均對我市以就業失業登記為龍頭的就業服務工作充分肯定,大力促進了我市就業工作的發展。

 

  自2007年開始,我市研發了以市本級為中心,縣(市)區以及街道、鄉鎮和社區 “四級聯網”的就業信息管理系統,實行“實名制就業備案和失業登記管理”,建立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的登記管理格局。2011年,按照省統一部署,實現與省就業管理信息系統無縫對接,形成覆蓋城鄉、五級貫通、一點登錄、全程服務的就業失業登記管理體系。

 

  目前,全市已經形成以就業失業登記為龍頭,連接職業培訓、就業援助、失業保險、職業介紹等各個環節的“大就業”工作鏈條,取得較好的工作成效。2013年,我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8%,比省年度指標降低了0.92個百分點;全市實現城鎮實名制就業74895人,完成省年度計劃的197.1%。我市就業工作連續5年在省政府績效考核中獲得“優勝獎”;被遼寧省確定為“就業失業登記工作試點城市”,是國家的“就業信息重點監測城市”,也是“國家百城技能振興示范城市”。

 

  一、以就業失業登記為平臺,強化就業信息管理。

 

  (一)實施一體化管理服務。統一數據入口,將就業失業登記作為全市人力資源信息唯一入口端。用工單位只有進行就業失業登記業務辦理,形成初始信息后方可辦理人社系統多項業務。靈活就業人員通過就業失業登記業務辦理,才能辦理個人社會保險等業務。通過就業管理信息系統與社保部門聯動,實現了“4050”人員與公益性崗位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即繳即補。并且依托此系統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繳納醫療保險。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系統自動生成相關信息,為其辦理領取養老保險金業務,同時停止發放失業保險金。成功實現了就業工作與社會保險工作的信息共享、業務聯動和“同人同城同庫”的管理目標。實現了失業保險繳費與失業保險待遇享受間的業務聯動以及就業援助管理信息化。勞動者可憑系統記載,隨時查詢,直接了解自己享受政策的相關信息,做到一目了然。并在在全省率先開展《就業失業登記證》年審工作。在廣泛征求基層平臺意見基礎上,制定下發了《關于對就業失業登記工作中有關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葫就發〔2013〕18號),取消了就業失業登記工作中街道符合復核程序,簡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夯實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建設。2003年,我市啟動基層勞動保障平臺試點工作,全市6個縣(市)區的34個街道、209個社區和68個鄉鎮、787個村,全部建立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實現了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工作、制度“六到位”。一是依托基層勞動保障平臺,對居民進行入戶普查。通過入戶調查、數據庫比對等方式,詳細了解各個轄區內的居民情況及就業需求,并將其信息錄入數據庫,實施動態跟蹤,為就業工作的發展提供了詳實、可靠的數據。二是不斷充實基層平臺隊伍。2011年,2013年共三次面向全市啟動大學生公共服務崗位招聘工作,為全市社區、街道、鄉鎮共配備勞動保障助理員、勞動保障協理員、民政助理員和農保協理員363名。三是全面升級平臺網絡配置。2011年,在全省統一實行就業失業登記管理工作后,按照工作要求,我市對原就業管理信息系統進行了深度化開發、改造和升級。為全市基層勞動保障平臺(不含綏中縣)及縣以上就業服務機構統一更新配備高配置電腦、普通打印機、制證打印機、二代身份證識別器、掃描儀、桌椅等硬件設備。并對全市就業信息網絡線路進行改造升級,由原來的2兆寬帶網改造為10兆光纖線路。同時,針對業務需求完善軟件模塊,制定對接方案,實現與省就業信息系統有效對接,基本構建了“以就業失業登記管理工作為中心,各項就業服務經辦業務有機結合”的網絡信息化平臺。

 

  (三)加強就業失業形勢分析。一方面,我們通過就業失業登記信息,采取動態管理和月度分析的辦法,掌握就業失業變化情況及重點群體的就業需求。另一方面,實施失業預警調控制度,選擇70戶企業作為監測對象,及時掌握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崗位流失和經濟指標變化趨勢,并根據分析結果,完善就業政策和確定工作方向。2008年至2010年,我市根據監測分析結果,確定45戶企業為扶持對象,給予2700多萬元社會保險補貼。

 

  二、以就業失業登記為牽動,激發人力資源市場活力。

 

  堅持以就業失業登記支撐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實現就業失業登記與就業市場互融貫通。

 

  (一)規范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對進入市場的用工單位實行會員制管理。截止目前,通過就業管理信息系統共注冊1070家會員單位,其中注冊的803家會員單位,通過網絡申報信息,信息審核通過后,工作人員將使用工作系統平臺進行招聘會招聘信息打印、招聘信息發布等業務操作。實現企業招聘信息網絡申報、招聘會招聘信息全自動打印。同時,啟動身份證識別計劃。通過相關技術對求職者二代身份證中的個人信息進行采集并建立基本信息庫。求職者可憑二代身份證刷卡入場,既提高了求職登記窗口錄入信息的真實性,又能精確統計每場招聘會的求職人數,有助于人力資源市場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二)規范專項公共就業服務。依托登記信息,根據不同群體的就業需求組織專場招聘。2013年,按照省廳相關要求,及時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 “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等四項公共就業專項活動99場。共有426家企業提供了7971個就業崗位,吸引近萬名求職者入場,有3000余人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

 

  (三)規范“一對一”實名制推薦計劃。為了給求職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我們積極啟動實施一對一的實名制推薦計劃,對前來登記的求職者進行初步職業指導后,直接向企業實名制推薦,確保企業與求職者有效對接。

 

  三,以就業失業登記為載體、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量。

 

  我市以登記為基礎,通過人員辦理就業失業登記后,了解其培訓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實施普惠制就業培訓,年均培訓1.8萬人,培訓首次就業率91%以上。

 

  (一)開展定向培訓。根據失業人員需要和市場用工需求,調動職業院校、技工學校、社會力量辦學和行業辦學機構,積極開展數控車床、汽車修理、手機維修、旅游服務、服裝裁剪縫紉、車工、鉗工、電氣焊等73個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

 

  (二)開展專項技能培訓。一方面,圍繞下崗職工再就業需求,開展了化工工藝試驗工、維修電工、化學檢驗員、計算機操作等4項專業培訓。例如,錦化集團改制下崗的1516名工人,通過轉崗培訓實現了再就業。另一方面,在常規培訓的基礎上,創新培訓模式,開展了培訓進軍(警)營、進社區、進勞教所等活動,實現了培訓功能前移。先后幫助1280名即將退役的士兵掌握了就業技能;對107名軍嫂進行創業指導培訓和計算機培訓,對256名下崗失業婦女進行母嬰護理(月嫂)培訓,并成功就業;同時,將創業培訓、技能培訓延伸到勞教所,為151名勞教人員順利回歸社會創造條件。

 

  (三)開展農村勞動力遠程培訓。堅持利用農閑時節,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養殖、種植等實用技能培訓。同時,開展 “送技能下鄉”活動,帶著師資和設備深入鄉鎮、村屯開展維修電工、焊工、計算機等熱門專業培訓,1萬多名農民在家門口學到一技之長。

 

  四,以就業失業登記為樞紐,幫助困難群體實現就業。

 

  采取登記信息“對號入座”的方式,重點推進城鄉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不低于96%、確保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2萬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的“一個不低于,兩個確保”工作目標。

 

  (一)千方百計“找飯碗”,化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出臺《2013年葫蘆島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葫蘆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有關政策的通知》(葫政辦發〔2013〕47號)、《關于做好離校未就業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工作的通知》(葫人社發〔2013〕54號)等文件,全面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專項行動。在網絡、人力資源市場、校園共舉辦9場專場招聘會,累計提供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2萬余個,吸引近萬名高校畢業生參與,達成就業意向近3000個。與人才中心積極配合,為高校畢業生提供“一站式”服務。辦理就業失業登記,領取《就業失業登記證》。截止到2013年12月末,葫蘆島籍高校畢業生共有9098人,已實現就業8980人,就業率為98.7%。其中,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286人,全部實現就業;登記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441人,已實現就業1424人。

 

  (二)雙管齊下“送飯碗”,幫扶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就業。我市與大連水產、大連造船、天津華西集裝箱等30多家企業建立長期的勞務輸出合作,每年轉移17萬人左右。建昌縣被國家評為“勞務輸出示范縣”,被省評為“勞務輸出試點縣”,獲得國家級“建昌建工”勞務輸出品牌和省級“建昌焊工”勞務輸出品牌。同時,挖掘本地就業市場,通過發展棚菜種植、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項目,年均有18萬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例如,興城海濱鄉通過發展棚菜種植和海產品養殖業,解決了本鄉4015人就業問題,占全鄉富余勞動力的97%。2013年,全市實名制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32.9人萬人。

 

  (三)開發公益性崗位“造飯碗”,援助困難群體就業。積極開發保潔、保綠、保安、交通協管等公益性崗位,專門用于安置“4050”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并推行定崗、定人、定位的公益性崗位“三定”管理經驗,在全省推廣。截止到12月末,全市共有在崗公益性崗位人員11268人,“4050”人員7842人,新安置就業困難人員1154人,實現就業困難人員動態管理為零。并于8-10月份開展公益性崗位清理整頓專項活動,進一步規范了全市公益性崗位管理工作。

 

  五、以就業失業登記引領,促進創業帶動就業規模。

 

  按照登記人員的創業需求,推進創業政策規范化、創業幫扶全程化。

 

  (一)完善制度。制定《關于印發<葫蘆島市創業帶頭人認定和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葫就發[2013]16號)、《關于鼓勵扶持自主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有關工作的通知》(葫人社發[2013]50號)等一系列文件,進一步規范創業帶頭人的認定工作,解決創業人員在創業過程中存在的資金難、政策缺、能力弱等難點問題。制定《葫蘆島市全民創業援助行動三年計劃實施方案》(葫推統就辦[2013]10號),全面啟動我市“全民創業援助三年行動計劃”。

 

  (二)資金支持。通過人社、財政及銀行間的工作聯動,向創業就業者傾斜,發放小額擔保貸款,幫助失業人員實現創業。截止到2013年12月末,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000萬元,解決了失業人員創業資金需求,完成省年度計劃的190%,回收率為97%,高于省年度計劃2個百分點。

 

  (三)指導扶助。通過組織專家團指導創業、推介創業項目、孵化創業、認定創業示范點等措施,合力促進創業。2013年10月,積極參加“遼西五市一縣”創業成果展。強化小額擔保貸款發放。幫助越來越多的人員實現創業。加大創業孵化。全市共有5家創業孵化基地,通過孵化基地吸納154家企業入孵,共帶動1391人實現就業。

來源:葫蘆島市城鄉就業管理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