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而優則仕——先天優勢
學歷是就業之前的出身,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年代,學歷是檢驗才能的一個重要標準,尤其是名牌學校的學歷,當然第一學歷最好是本科。就像根正苗紅具備先天優勢,這些人才的簡歷上面,其經歷一般是讀名校,入名企,然后一步一步成長到高層,順理成章,水到渠成。這些情況一般出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大型外資企業,企業里面流程規范,各司其責,分工較細,且企業實力雄厚,大都具備核心競爭力,這類人群較易分辨,會有一些人是頂尖人才,也會有一些只是大型機器上的高級按鈕,個人不能得到更多的歷練。
二、拔苗助長——機遇成長
某些人才沒有先天優勢,借助經濟發展的機遇,人才短缺,矮子里面拔長子,就抓住機遇,登到一步臺階,獲取一步機會。如后續還有類似情況,就再進一步,其實就是人才稀釋和拔苗助長的情況。這些人才一般會在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域。有的會利用機遇與臺階自我修煉、不斷提高,還有一些只學些官僚皮毛,身處高位而不知其所以然,只具備本企業“能力”和地位,無真才實學。這類人分辨起來只需問問解決問題思路方法,就知道是否具備才能。
三、經驗積累——歷練成長
還有些人才雖在學歷、機遇方面都不得志,但在工作中積小功成大功,不斷積累經驗,豐富閱歷,學習模仿,接受企業高強度職業化的洗禮與熏陶,經歷一些企業項目,在項目中學習成長。這些人才代表了當今企業中大部分人才的情況,但其才能適用性弱,只適合與其經歷閱歷相似的企業,否則就會空降兵水土不服。這類人才須著重把握其匹配性,弄清楚其成長背景和擅長領域。
四、總結創新——超越自我
會有少數人才,雖出身于小企業,偏遠地域,但不斷進取,可以以小見大,具備獨立的思想和很強的悟性,不會滿足于僅僅模仿模式、渠道、方法、策略,而是在實踐中總結思考,實踐與理論結合,乃至進一步創新。能夠跨行業、跨領域進行管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管理、技術、機制等方面創新,不唯書、不唯上,唯實求是。不滿足管理權術、技巧之法,而是從長遠、從大局方面謀求道行合一。這類人才需要細細挖掘,全方位的溝通,不能因候選人表達習慣或者面試者的傾向采集到錯誤信息,錯過了人才。